律师档案
律师统计
加载中...
网站公告
欢迎来到王伟凡律师的网站
网站文章
我的好友
暂时没有好友
友情链接
网友留言

  • 暂时没有留言

肇事逃逸行政拘留程序是什么?肇事逃逸会受到什么处罚?

分类:法规解读    时间:(2020-07-03 09:33)    点击:550

肇事逃逸行政拘留程序是什么?肇事逃逸会受到什么处罚?

越来越频发的交通事故让我们心惊,从而时刻要求自己行车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但是有的人发生了交通事故,却选择肇事逃逸,这种行为是让人不齿的。肇事逃逸行政拘留的程序是什么?肇事逃逸会受到什么处罚?这里为大家一一解答,请仔细阅读。 

一、肇事逃逸行政拘留程序是什么?

1、违法嫌疑人到案后,警察询问,制作询问笔录。

2、调查事实,搜查证据。

3、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将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情节重的,拘留。

4、处罚前告知处罚内容。

5、作出处罚决定,送达处罚决定并通知家属。

6、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可申请听证。对拘留不服申请复议或起诉的,可申请暂缓执行。

7、不符合暂缓执行条件的,送拘留所执行。

二、肇事逃逸会受到什么处罚?

(一)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相关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将对其终生不得重新获取机动车驾驶证的决定记入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备案。

(二)刑事处罚: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1、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谓“交通肇事后逃逸”,《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3条规定,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和第2款第(1)至(5)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这里要注意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所谓“其他特别恶劣情节”,《解释》第4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

(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2、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解释》,“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但刑法理论上对“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观点。本书认为,“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心理态度应限于过失,因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为保持犯罪构成的纯洁性,其加重构成的心理态度也应是过失。故《解释》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232条、第234条第2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肇事逃逸行政拘留是必不可少的,找到犯罪嫌疑人之后就会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拘留,然后根据情况进行审判。没有出现伤亡只是简单的金钱赔偿,一旦有人在事故中死亡,就会进行刑事处罚。如果发生了交通事故,不能肇事逃逸,那会加重自己的罪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律师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
备注:(版权声明和免责声明仅供参考,如果您有更好的说明方式,请自行备注即可)
该文章已同步到:
发表评论
匿名:
验证码:   匿名评论
温馨提示: 王伟凡律师提供“合同纠纷  人身损害  债权债务  交通事故  破产清算  ”等法律服务。
如果您有法律问题可以点此咨询王伟凡律师,王伟凡律师会为您的法律咨询提供解答。
您也可以拨打王伟凡律师的电话进行法律咨询:13330943428,咨询时说明来自法帮网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王伟凡律师网
FABANG LAWYER
法帮网首页 | 法律咨询 | 成都律师 | 成都律师事务所 | 法律知识 | 法律专题 | 法律法规
王伟凡律师主页,您是第11111位访客